大香蕉综合在线观看视频-日本在线观看免费福利-欧美激情一级欧美精品性-综合激情丁香久久狠狠

好房網(wǎng)

網(wǎng)站首頁 行業(yè)快訊 > 正文

今日更新古代漢語論文(古代漢語論文字)

2022-04-28 13:01:53 行業(yè)快訊 來源:
導讀 目前大家應該是對古代漢語論文(古代漢語論文字)比較感興趣的,所以今天好房網(wǎng)小編CC就來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古代漢語論文(古代漢語論文
目前大家應該是對古代漢語論文(古代漢語論文字)比較感興趣的,所以今天好房網(wǎng)小編CC就來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古代漢語論文(古代漢語論文字)方面的相關知識來分享給大家,希望大家會喜歡哦。

古代漢語論文(古代漢語論文字)

《論語》語言研究

摘要:《論語》是先秦諸子散文的開端。劉熙《釋名·釋典藝》中日:“論語,記孔子與弟子所語之言也。論,倫也,有倫理也。語,敘也,敘己所欲說也?!卑喙獭稘h書。藝文志》中曰:“論語者,孔子應答弟子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.”‘由此可見,《論語》是一部重點記敘人物言語的書?!拔膶W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?!币虼?,研討《論語》的語言特色(特別是對話語言),是研究《論語》文學價值的一個重要方面。

關鍵詞:論語;語言;研究

一、引言

到目前為止,廣大研究者們普遍認為《論語》是一部以說理為主的哲學著作,但又蘊含著豐富的文學因素;并認為《論語》在文學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。對此,近年來許多學者在不斷地探索,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,然而又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。有的從人物形象的角度加以探討,有的從情緒因素方面加以闡述。本文認為《論語》的主要文學成就在語言方面。文學是語言的藝術。雖然談不上嚴格意義上的純文學作品,但在其整個說理的過程中,時常點綴著生動有趣、富有情理的文學語言,因而具有文學因素。所以,挖掘《論語》中的文學成就,應當從語言藝術方面著手??梢哉f,語言是衡量一部作品文學價值的最重要的尺度之一。

《論語》所采用的語言是以當時周朝流行的“普通話”(即“雅言”)及當時群眾的口頭語為基礎,同時又吸取了前人書面語精粹、洗煉、典雅、整飾的長處,再經(jīng)加工錘煉而成。因而使得《論語》的語言達到了貼切、精煉通俗的境地,具有字穩(wěn)句妥的特色,并形成了一種雍容和順、舒徐含蓄的新的語言風格,顯得言簡意賅、深入淺出、樸素無華、雋永有味。這在當時是前無古人的,并對后代的文學語言藝術產(chǎn)生了深遠的影響。劉鵝對此給予了很高的評價:“經(jīng)也者,恒久之主道,不刊之鴻教也。。。調(diào)性靈奧區(qū),極文章之骨髓者也?!苑蜃觿h述而大寶咸耀,……義既極乎性情,辭亦匠于文理,故能開學養(yǎng)止,昭明有融?!ぁ耙缓筮M追取而非晚,前修文用而未先,可謂泰山偏西,河潤千里者也?!?/p>

《論語》在語言藝術上確實取得了輝煌的成果。它不象《尚書》那樣:“潔屈剔牙,”而是通俗明白,曉暢自然。也不像《尚書》那樣積壓呆板,以四言為主;而是變化多姿,舒展自如。它的詞匯不僅豐富,而且新鮮。語氣詞運用得特別多。它非常善于把抽象的哲理凝聚在具體的形象之中,使深奧的理論文字具有盎然詩意,形成了許多蘊含著寶貴經(jīng)驗而又辭約義豐的格言警句,讓讀者既得到了美的享受,又受到了經(jīng)驗人生的教育。它還運用了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,不僅加強了表達的效果,而且還加強了語言的形象性、生動性和趣味性。

二、簡潔凝煉的語言

儒家“四書”思想內(nèi)容一致,但語言風格各異。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相近,言辭趨“雅”,“書面”味濃;《孟子》語言尚“辯”,活潑流暢而豐潤;《論語》則別具特色。其語言質(zhì)樸無華,但淡中藏美,拙中寓奇。其行文雖“簡”,卻言辭明快;著墨近“吝”,卻詞精句凝。

(一)議論說理扼要

從《論語》所錄孔子師徒的言論看,其語言表達具有明顯的“簡”特點。無論是論“仁”、論“政”、論“綱?!?還是釋“禮”、說“孝”、議“人事”,無不簡明扼要。這一特征可概括為以下幾點

直來直去不絮叨,不繞彎子不煩辭

孔子師徒的言論在《論語》中有兩種形式,即以“子曰”或“×曰”形式出現(xiàn)的“獨白”和一問一答的“對言”。無論形式上是“獨白”或“對言”,也不管內(nèi)容上是闡述觀點,還是回答問題,既不東拉西扯,更不拖泥帶水。所言只及“大意”,言辭干凈利落,絕無半點絮叨羅嗦。如:“子曰:‘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?!?《泰伯》)‘季氏旅于泰山。子謂冉有曰:‘女能救與?’對曰:‘不能?!?《八佾》)“子路問政。子曰:‘先之勞之?!堃?曰:‘無倦。’”(《子路》)

常用偶句作對比,不著釋語無冗言

在論事說理中大量使用偶句形式對事物或事理進行對比,通過“正對”或“反對”來闡述觀點或說明主張,這是《論語》在語言表達上的一個顯著特點。《論語》中的偶句數(shù)量眾多,且結構嚴謹,字詞對仗工整。通過“正對”或“反對”其義自明,無須夾帶解釋說明文字。如:“君子喻于義,小人喻于利?!?《里仁》)“古之學者為己,今之學者為人。”(《憲問》)

善打比方喻事理,不作闡述無贅語

以有形之物喻無形之理,是《論語》語言表達上的又一個顯著特點。孔子常以打比方的形式來說明道理。如:“子曰:‘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眾星共之?!?《為政》)

孔子的弟子們在言論中亦法其師,善打比方。如:“子貢曰:‘君子之過也,如日月之食焉,過也,人皆見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’”(《子張》)用人們熟知的形象事物比喻抽象道理,既通俗易懂,又達到了說理目的;同時,又省去了闡述論證之類的贅語。

此外,在孔子師徒的“議論”中,除闡述“仁”、“政”、“德”、“禮”等基本主張偶作簡單推理外,多數(shù)情況或只作判斷不推理,如:“巧言令色,鮮矣仁。”(《學而》)或者將推理過程省略,如:“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?!?《衛(wèi)靈公》)或只言“命題”不作分析,如:“子曰:‘有數(shù)無類?!?《衛(wèi)靈公》)這些方面均體現(xiàn)出《論語》語言簡潔的特點。

(二)記“言”記“行”簡略

《論語》的語言包括兩部分,一是孔子師徒及其對言者的“言”,一是《論語》記錄者敘述、說明性文字。從記錄者記“言”記“行”用筆上看,其文字極簡。

記“言”常略語境

《論語》所錄孔子師徒的“獨白”和“對言”兩種言論形式中,除少數(shù)一問一答的“對言”有較明確的語境外,以“子曰”或“×曰”形式的“獨白”,其“曰”前既無“說話”對象和原由,更無時間、地點,“曰”后亦無補敘說明。這種以“獨白”形式的記言,近乎于今文的“語錄體”,省去了敘述、說明“言論”語境的文字,除“子曰”或“×曰”外,一無贅言。

記“事”多省過程

《論語》記“事”極“簡”,如:“齊人歸女樂,季恒子受之,三日不朝,孔子行?!?《微子》)即使如此簡略的記事,在《論語》中也為數(shù)不多,大多數(shù)情況是將“事件”過程略去?;虬延洝笆隆弊鳛橛洝把浴钡匿亯|,或過程雖略但保留“細節(jié)”,以突出言行者的思想性格。如:廄焚。子退朝,曰:‘傷人乎?’不問馬?!?《鄉(xiāng)黨》)“南容三復白圭,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?!?《先進》)

其他記“事”,如“過庭之訓”、“楚狂接輿”、“長沮桀弱”、“子路遇丈人”等無不如此。這種記事中既利于突出人物性格,使其“言”因“事”而發(fā),又可達到行文簡潔的目的。

“言行”合記,凸“言”略“行”

孔子為實現(xiàn)其政治理想,率弟子周游于列國,輾轉于華夏,游說于諸邦?;蚨蛴陉惒?畏于匡;或不被見用,遭人笑??鬃訋熗降倪@些“行”,《論語》中雖有所記,但極其簡略,且常是記“行”與記“言”合二為一,并把記“行”作為記“言”的“由頭”。如:“子適衛(wèi),冉有仆。子曰:‘……’”(《子路》)“在陳絕糧,眾者病,莫能興。子路慍見曰:‘……’”(《衛(wèi)靈公》)這個特點與前述記事略過程的特點相似,既省去了記錄者的敘事語言,使行文得以簡潔,又突出了孔子師徒的言論。

(三)用詞求精,造句尚短

《論語》語言的簡潔凝煉除上文所舉特征外,還突出地表現(xiàn)在用詞造句上千錘百煉。

善用實詞,以少勝多

《論語》用詞可謂精益求精,高度凝煉概括,常以一詞抵數(shù)語。其特點是盡量少用或不用無實義的虛詞,而以一個或兩個單音實詞充當句子成份或作分句。如:“子曰:‘剛、毅、木、訥近仁。’”(《子路》)“子以四教:‘文、行、忠、信?!?《述而》)

精于構詞,巧于創(chuàng)新

《論語》在用詞上的另一個特點是創(chuàng)造性地運用各種方法把單音詞構成多音節(jié)詞組,使詞語在表義上取得了“整體大于部分之和”的效果。如用對偶法構造動詞性詞組:“巧言令色”、“分崩離析”、“察言而觀色”、“色厲而內(nèi)荏”等。再如,用一個單音實詞重疊或兩個單音詞聯(lián)合,后續(xù)“如也”,構成形容詞性質(zhì)的詞組:“空空如也”、“侃侃如也”、“怡怡如也”、“鞠躬如也”等等?!墩撜Z》中的詞組不僅種類多,而且數(shù)量眾。其結構固定,聯(lián)系緊密,既可作句子成份,又可獨立成句。

其三 句子短促,精干明快。句子短本是古代漢語中的普遍現(xiàn)象,但《論語》里的短句更為突出。從《論語》句式上看,無論單句、復句,還是散句、整句,也不管語氣上的肯定、否定,還是陳述、疑問,大多以短句構成。如:

單句:“君子不器。”(《為政》)

復句:“當仁,不讓于師。”(《衛(wèi)靈公》)

整句:“眾惡之,必察焉;眾好之,必察焉。”(《先進》)

散句:“由!誨女,知之乎?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”(《為政》)

短句接近口語,結構簡單,節(jié)奏明快。用以記言記事有助于增加感情色彩;用以議論說理有利于增強氣勢?!墩撜Z》語言簡潔凝煉,并給人以明快的感覺,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使用短句。

三、性格鮮明的人對話

孔子是《論語》里的中心人物。他是一個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,但他不滿意當時的社會政治狀況,卻又無力改變,處處顯出一種矛盾惶惶的心理。他在自己的弟子面前,一絲不荀,端莊穩(wěn)重,雍容大度,有時還顯得幽默風趣,極重感情。《論語》里對孔子及弟子們的思想性格實錄頗詳,尤其是對話語言中體現(xiàn)得更充分??鬃佑檬乐夂芮小!墩撜Z·子罕)}記載了孔子一次和子貢的對話:“子貢日:‘有美玉于斯,溫犢而藏諸,求善賈而沽諸?’子日:‘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,’”孔子把自己比作待價而沽的美玉,只等人家來買,而不愿藏在匣子里,這種迫切的心情,可見一斑。

在維護周禮方面孔子是不遺余力的;而他的學生子貢在這方面頗有些離經(jīng)叛道,師生之間有時也有沖突:“子貢欲去告朔之汽羊。子日:‘賜也!爾愛其羊,我愛其禮!’”(《八愉》)子貢主張不殺活羊祭祀,孔子認為這是違背“禮”的。弟子冉求為把持魯國國政的季氏服務,孔子更是表示了憤激的態(tài)度:“求也非吾徒也,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l”(《先進》)從孔子這些話中可以看出,他有時是很容易沖動的。

當然,孔子有時也表現(xiàn)得比較機警。他和魯國季氏的家臣陽貨有一段對話,十分生動有趣:“陽貨欲見孔子,孔子不見,歸孔子豚。孔子時其亡也,而往拜之,遇諸涂。謂孔子日:‘來!予與爾言?!?‘懷其寶而迷其邦,可謂仁乎?’日‘不可。’‘好怕事而亞失時,可謂知乎?’曰:‘不可。’‘日月逝矣;歲不我與!,孔子日:‘諾,吾將仕矣!’”(《陽貨》)陽貨是魯國大夫季氏的家臣,季氏幾代把持魯國的政權,陽貨這時又掌握了季氏的權柄。孔子說他是“陪臣執(zhí)國命。”他想拉孔子出來做官,有求于孔子,所以談話用的是婉轉的指責和誠心相勸的手法。而孔子非常討厭他,但又不能得罪他,于是便來用虛與周旋的方法??鬃拥拇鹪挾己芎唵?,表面上好象是完全接受,但弦外之音卻是巴不得他早點離開。這一段對話中沒有什么動作行為描寫,但人物當時的神態(tài),完全可以從對話中看出來。

魯迅先生說:“高爾基很驚服巴爾扎克小說對話的朽妙,以為并不描寫,人物的模樣卻能使讀者便好象目睹了說話的那些人”,“如果刪除了木必要之點,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談話來,我想,就可以使別人從談話里推見每個說話的人物。”(《看書瑣·記》)事實上,《論語》的對話語言也具備了魯迅所稱許的這種特色。從對話中反映出的孔子,是一個性格豐滿的形象。

在《論語》中,圍繞孔子進行的對話描寫,顯示了孔子的性格,」我們在這里所看烈的孔子決不是一個頭上頂著光圈不食人間煙火的“圣人”,而恰恰相反,是一個情感豐富,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。他維護自己的理想,很有些頑強的精神,對待學生要求嚴格,又愛護備至,他的儀態(tài)是雍容大度,高興時還可以開點玩笑,惱一怒時也會咬牙切齒,傷心時也會痛哭失聲··…不但孔子的性格,而且孔子的一群弟子的性格,在對話中亦有很好的體現(xiàn),師生之間互相映襯,相得益彰。

四、強烈抒情性的表述語言

文章緣情而發(fā),只有飽含著感情的語言,才能打動讀者的心弦?!墩撜Z》的語言,具有強烈的抒情性。

孔子道不行于天,處處碰壁,他感到一種難言的寂寞,但又不愿意棄道謀官。他自甘淡泊,不求富貴,曾有過這樣的自我表白:“飯疏食,飲水,曲膿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。不義而富且貴,于我如浮云。”(《述而》)孔子的這幾句話,象一首從胸中自然流出的詩篇,又象一支緩緩彈奏的樂曲,抒發(fā)出他的安貧樂道,心安理得的感情。有一次,葉公向子路打聽孔子的為人,子路一時沒有回答出來。事后孔子對子路說:“··…女真不日:,‘其為人也,發(fā)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云爾。,”

(《述而》)這也是孔子的夫子自道,字里行間充滿了自信和自得的情調(diào),沒有絲毫矯揉造作,是真情實感的流露,具有很大的藝術感染力,歷來為人們傳誦。

孔子一生誨人不倦。他的一些有關學生的談話中,是傾注了誠摯深厚的感情的。幾千年后的今天也會使人感動不已。顏回安貧樂道,謙虛好學,是孔子最鐘愛的學生??鬃硬恢挂淮斡迷娨话愕氖闱檎Z言對他進行了贊賞‘“賢哉,回也!一草食,一瓢飲,在陋巷,、人不堪其優(yōu),回也不改其樂。賢哉,回也里”(《雍也》)這是一段很優(yōu)美雋永的文字,贊美顏回革食瓢飲,發(fā)憤學習的精神。前后用兩個“賢哉,回也”進行呼應,深情綿逸,‘含蘊彌多。顏回病弱早亡,孔子痛心疾首地說:·“隱!天喪予!天喪予!”(《先進》)發(fā)出無限惋惜地感嘆,“苗而不秀者有矣夫,秀而不實者有矣夫!”(《子罕》),為顏回早死不能為國家有所作為而傷感!

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?!茏觽儗鬃油瑯映錆M了崇敬和熱愛之情。在人物的對話中也有充分的體現(xiàn)。如“子畏于匡,顏淵后。子日:‘吾以汝為死矣’!日:‘子在,回何敢死?’廠(’《先進》)“子在,回何敢死”一句話,傳盡了他們篤誠如父子的師生之誼。

《論語》中的人物在敘述自己的理想時,也常常用抒情的語言,創(chuàng)造一種詩情畫意般的意境,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。如在《先進》篇里,.“子路、曾晰、冉有、公西華‘侍坐”一章中,當孔子問及弟子曾晰的志向時,曾晰沒有直接回答孔李的問題,而描繪了一場生氣盅然的生活圖畫:“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、六人,魚子六、七人,洛乎沂,風乎舞零,詠而歸。”,全就是后代研究者常常津津樂道的“沂水春風”、“曾點氣象”。曾點在這里把自己對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坦然怡適的心態(tài),·溶化于動人的生活畫面中,抒發(fā)了自己有志于在無事無為中做出有事有為的政績來的志向,以景抒情,移情入景,情景交融,詩意翩翩。

《論語》采用如此抒情性極強的語言,有時是主觀抒情,有時是客觀抒情,故使它的人物形象格外豐滿,使作品有一種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。

五、靈活多變的修辭手法

《論語》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是相當廣泛的,可以說,現(xiàn)在我們所有的修辭手法在《論語》中差不多都用了。象比喻,對比、襯托、借代、比擬、夸張、引用、雙關、反復、對偶、摹狀等等,在《論語》中都可找到相應的例子來說明。限于篇幅,在此只想任取其中的四種來加以具體分析。

比喻。這一修辭手法在《論語》中用得很多,全書共有5。多處。章學誠說《論語))’’深于比興”、“深于取象”(((文史通義·易教下)))。通過比喻,抽象的哲理、無形的意念都變成觸手可得的形象,且語義也顯得含蓄委婉。由于《論語》中的比喻是“取類不常,或喻于聲,或云于貌,或擬于聲,或譬于事”(((文心雕龍·比興篇})),所以運用得非常自如。如“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?!北砻尜潛P耐寒的樹木,實際上是歌頌堅貞不屈的人格。形象鮮明,意境高遠,信手拈來,不著痕跡。同時,《論語》中的比喻又是多樣化的,有明喻、隱喻、暗喻和借喻諸種。如“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;大車無車兄,小車無壽幾,其何以行之哉。”此即明喻。旨說明為人要講信譽的重要性。用大車無車兄.小車無機而寸步難行來比喻,說服力極強。表隱喻的,“子為政,焉用殺?子欲善,而民善矣!君子之德,風,小人之德,草,草上之風,必堰。”其中就隱含著上行下效的道理。借喻相對來說還要用得多些,又如“子在川上日:‘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’?!苯韪锌畷r光流逝,來勉勵自強不息?!爸皇屈c染詠嘆,不多著言語,……而道理自存?!?方存之《論語評點》)。又“譬如為山,未成一贅,止,吾止也;譬如平地,雖履一贅,往,吾往也?!苯琛爸埂焙汀巴?,說明了“吾止也”與“吾往也”的道理,從而得出結論:無論做什么事情,是成功,還是失敗,這一切都取決于當事人自己,這些比喻,著實用得貼切、自然、生動、形象,使讀者能心甘情愿地接受說話者的理論。這樣一來,說話人就能輕而易舉地達到自己的目的,而沒有板著臉孔說教之疑,這不能不說是語言藝術的功勞。

再是對比。對比也是《論語》中用得很多的一種修辭手法。且對比也多種多樣。從時間上看,有古今社會的人事時比;從具體事情上看,則有“君子”和“小人”的不同道德行為觀念的種種對比。如“古之民有之疾,今也或是之亡也。古之狂也肆,今之狂也蕩;古之矜也廉,今之矜也忿決;古之愚也直,今之愚也詐而已矣”。通過對古今狂人、矜持人和愚人各加以對比,從而對“古人”的三種美德加以了肯定,則對“今人”的丑惡行為進行了否定。

真是“剖析分明”(李贊《四書詳》)。而“君子易事而難說也,說之不以道,不說也;及其使人也,器之。小人難事而易說也,說之雖不以道,說也;及其使人也,求備焉。”通過對在君子和小人手下工作的難易、取悅的不同方式及用人的不同標準進行了對比,使得君子那種寬以待人、剛正廉潔和用人各盡其能的高尚行為躍然紙上;小人那種吹毛求疵、一味追求阿諛奉迎和用人求全責備的不義行為暴露無遺。真是“曲盡君子、小人性情”。(李蟄《四書詳)))從而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,至于“君子喻于義.小人喻于利”.“君子懷德.小人懷土”之類,則都是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“君子”與“小人”的道德行為進行的對比,遂使作者的主張昭然可辨。

此外是頂真和摹狀。通過頂真,使語言變得連貫而有氣勢。如“名不正則言不順,言不順則事不成,事不成則禮樂不興,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,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?!闭f的是用詞的重要性,顯得氣勢宏大,理由充足,無可辯駁,讀來有一瀉千里之感。“如決江河而注之海,不勞余力,順流直趨,終焉萬里;勢之所觸,裂山轉石,襄陵湯壑,鼓之如雷霆,蒸之如煙云,登之如太空,攢之如綺,回旋曲折,抑揚噴伏,而不見艱難辛苦之態(tài),必至于極而后止。”(方孝儒《與舒君書}))

通過摹狀,則使人物的言行活靈活現(xiàn)。象“孔子之于鄉(xiāng)黨,峋詢?nèi)缫玻撇荒苎哉?。其在宗廟朝還,便便言,唯謹爾。朝與大夫言,侃侃如也;與上大夫言,圈圈如也。君在,跋躇如也,與與如也?!蓖ㄟ^對不同場合中孔子不同言行和態(tài)度的描繪,展現(xiàn)了一個非常講究禮儀制度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。這種摹狀描寫,加強了人物的生動性、形象性,使人物達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。這段文字確實把孔子的形象寫活了,不愧為描人狀物的范本。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運用還使得《論語》在句式上呈現(xiàn)出靈活多變的特色?!墩撜Z》的句式重章疊句、對偶排比、驕散結合、長短不一、參差多變等,應有盡有。從而不僅使得語氣舒徐迂緩,讀來瑯瑯上口,而且也有助于加強表達效果。如“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!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!人不知而不懾,不亦君子乎!”這幾句可改用直針式,但采取反話式后,雍容和順的風度更明顯了。程頤謂之“情趣洋溢”,于光華說:“三‘不亦乎’,令人自思,有指點活潑之妙,宜深味?!倍岸Y云禮云,玉帛云乎哉?樂云樂云,鐘鼓云乎哉?”通過疊句和潔問,表現(xiàn)得含蓄而委婉,仿佛沒有答案,而意義在不言之中,“暗潔微諷,使人深思自得,有無窮意味?!?牛運震《論語》隨筆)

六、結語

《論語》的主要文學成就確實在語言藝術方面,它好象是一杯醇酒,越讀越令人心醉。難怪程頤說:“讀之愈久,愈覺氣味深長。”朱熹也說:談論語》愈看愈見滋味出。”論語》之所以千百年來經(jīng)久不衰,倍受推崇,除了它深刻的哲理意義外,最主要的原因大概就在此吧。

新人上位,求點贊關注和評論,有任何論文方面的問題可以私信作者,竭誠為您解憂。

優(yōu)秀漢語言論文賞析:《論語》語言研究


版權說明: 本文由用戶上傳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!


標簽: